
1、建造背景广瑞网
1908年的纽波特会议决定了新舰的设计方向,此次会议确立了美国海军战列舰设计的新方法,通用委员会更多地参与设计过程,而建造委员会则负责具体实施。
纽约级的设计最终成为最后一个由建造委员会主导的战列舰级别,这一情况也促使后续的内华达级改由通用委员会主导设计,开创了美国'标准化战列舰'的先河。
图片广瑞网
在具体设计选择上,海军部曾考虑为1910年战列舰(即后来的纽约级)配备六座12英寸主炮塔的'设计601'方案,但在了解到英国海军的猎户座级已开始装备13.5英寸主炮后,最终决定采用新研制的14英寸45倍径舰炮。
图片
14英寸(356毫米)舰炮
1910年,美国海军军械局成功测试了14英寸海军炮,该炮以其卓越的精度和良好的弹道规律性而备受认可。
不过由于预算限制和设计惯性,纽约级最终保留了五座炮塔的布局,成为美国海军最后一批采用此种设计的战列舰之一。
2 总体设计纽约级战列舰在总体设计上与前型怀俄明级外形基本相同,但在主炮配置和防护布局上做出了重要改进。
图片
该级舰标准排水量设计为27000吨,满载排水量28367吨;经过现代化改装后,满载排水量增加至约32000吨。舰体全长174.65米,设计宽度29.03米,改装后增至32.3米,吃水深度从8.7米增加到9.19米。
纽约级最为显著的外观特征是其五座双联装主炮塔全部沿中轴线布置,其后部上层建筑与第三、第四炮塔之间的空间布局尤为紧凑。该级舰虽在设计初期就考虑到了现代化改装的需要,但实际改进空间却较为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二战期间的进一步升级潜力。
图片
1926年,纽约级进行了大规模现代化改装,显著改变了其外观轮廓。原先的两个烟囱被合并为一个大型烟囱,前后笼式主桅也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在第三和第四炮塔之间架设的后桅楼,同时舰桥结构改为更为坚固的三脚桅。
图片
1926年改装后的纽约号,注意三角桅
这些改动不仅改善了舰只的观通条件,也为其安装更新的火控系统提供了平台。此外,舰只还加装了水上侦察机及相关设施,可搭载3架飞机用于侦察和校射,跟上了航空技术发展的步伐。3 武备系统纽约级战列舰装备有十门14英寸/45倍径Mark 1型舰炮,这些火炮分别安装在五座中轴线双联装炮塔中。尽管如此,仍有一座炮塔安装在舰体中部,这是最后一级采用此布局的舰艇。此后,所有美国海军战列舰都将采用四座前后射界重叠的炮塔布局,即著名的'标准'布局。
图片
每门炮可发射重635公斤的穿甲弹,炮口初速790米/秒。主炮俯仰角为-5度至+15度,在最大仰角时射程为18288米。每门炮备弹100发。
图片
14英寸炮弹广瑞网
副炮系统由二十一门5英寸/51倍径舰炮组成,其中20门安装在舰体舷侧的炮廓内,另外一门安装在舰尾以覆盖后方射界。然而,这些副炮的位置较低,在恶劣海况下容易受到海浪影响,射击精度受限。
图片
图片
两张老照片感受副炮的位置
因此在1918年,副炮数量被削减至十六门(每舷八门),并在1926年的改装中,将其中六门重新安置到位置更高的新炮廓内,以改善射击条件。
纽约级在设计初期并未考虑专门的防空武器,但随着航空威胁的加剧,该级舰成为美国海军首批加装防空火炮的战列舰。最初的两门3英寸/50倍径高射炮被安装在吊艇架顶部的平台上,以获得最佳射界。
图片
美国人早期很喜欢把防空炮放在这种高台上
随着战争经验的积累,防空武器不断升级:
1937年加装了两座四联装'芝加哥管风琴'28毫米防空炮;
1941年后又陆续替换为二十四门博福斯40毫米高炮(六座四联装)和四十二门厄利孔20毫米机炮。
图片
二战时期密密麻麻的防空炮
到1945年,3英寸高射炮数量增至十门,而副炮则减少至六门,以节省重量和弹药空间。
此外,纽约级还配备了四具21英寸鱼雷发射管,分别布置在舰体两舷及首尾方向。这些发射管在1926年的改装中被移除。
4 装甲防护纽约级战列舰的防护系统基本沿用了怀俄明级的装甲方案,仅进行了局部改进。
该级舰的主装甲带厚度为254至305毫米,装甲带采用表面硬化的克虏伯渗碳装甲,以12度角向外倾斜(胡德也是12度),这种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水平方向的等效防护,但对抗大落角弹道的性能较差。
图片
下部炮廓装甲厚229至279毫米,上部炮廓则为152毫米。炮塔的正面防护厚达356毫米,侧面和顶部分别为51毫米和102毫米。炮座装甲与主装甲带相当,厚度在10至12英寸之间。
纽约级采用了多层甲板装甲设计。主装甲甲板厚51毫米,在弹药库上方增加至76毫米。这种分散布置的甲板装甲旨在通过多层薄甲板使穿甲弹提前引爆,但面对大落角炮弹时防护效果有限。指挥塔的装甲厚305毫米。
一个重要的创新是设置了装甲化的中央火控计算室,该舱室位于甲板下方、防护甲板之上,被封闭在一个装甲'盒子'内,有效保护了火控操作人员广瑞网 ,这对舰船的作战效能至关重要。
纽约号和德克萨斯号上的装甲总重约8120吨,相当于一艘巡洋舰的排水量,这一数据与国外同期设计保持一致。
5 动力系统纽约级战列舰的动力系统代表了美国海军传统动力配置的尾声。该级舰采用了两台直立式三段膨胀四缸往复式蒸汽机,通过两根螺旋桨轴输出动力。蒸汽由十四台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燃煤水管锅炉提供,设计功率28100轴马力,设计最高航速21节。
图片
1913年10月27日德克萨斯号的第24次航行,航速21.792节
与同时期英国和德国战列舰已普遍采用的蒸汽轮机相比,纽约级保留的往复式蒸汽机在技术上已显落后。蒸汽轮机具有更好的高速效率和更小的振动,但美国海军在技术转型上显得较为谨慎。燃煤锅炉的选择也同样保守,纽约级可携带2850长吨燃煤,续航为7060海里/10节。
1925-1926年的现代化改装中,纽约级的动力系统得到了重大升级。十四台燃煤锅炉被六台新的燃油锅炉取代,燃料携带量增至5200长吨燃油,几乎是原来容量的两倍,续航力也因此大幅提升。
图片
这次改装还改变了纽约级的外观特征——两个烟囱合并为一个大型烟囱。动力系统的改进虽然提升了舰只的操作性能和续航能力,但由于舰体基本设计的限制,并未显著提高最大航速,在二战期间已无法与更新型的战舰相比。
6 建造情况纽约级战列舰仅包含两艘同型舰,分别为BB-34'纽约'号和BB-35'德克萨斯'号,均由美国东海岸的主要造船厂承建。
'纽约'号(BB-34)作为该级首舰,也是美军第五艘以纽约州命名的军舰,于1911年在纽约布鲁克林海军船厂开工建造,1912年10月30日下水,1914年5月15日正式服役。布鲁克林海军船厂具有丰富的军舰建造经验,为这艘重要战舰的建造提供了技术保障。
图片
正在下水的纽约号
'德克萨斯'号(BB-35)则是由纽波特纽斯造船与干船坞公司建造。值得一提的是,'德克萨斯'号虽然开工时间略晚于'纽约'号,但服役时间却早于首舰,于1914年3月12日正式加入美国海军序列,这一现象在军舰建造史上较为罕见。
图片
正在下水的德克萨斯号
它们的建造费用约为600万美元每艘,两舰在建成后立即参加了1914年美国占领韦拉克鲁斯的军事行动,几乎没有经过通常的试航和调整期,体现了当时美国海军的紧急需求。
7 服役及作战经历纽约级战列舰的服役生涯横跨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海军技术的巨大变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两舰于1917年美国参战后被派往英国海域,加入英国本土舰队,主要执行护航任务。
图片
1918年纽约号与铁公爵号编队
值得一提的是,'纽约'号在1918年10月14日的一次意外事件中,可能与一艘德国U型潜艇(可能是UB-113或UB-123)相撞并导致其沉没,成为第9战列舰分队记录的唯一一次U艇'击沉'战果。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期,纽约级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装,并参与了美国海军的多次舰队解难演习。
图片
德克萨斯号历年的线图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些老式战列舰虽然已被更先进的型号所超越,但仍然在多个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纽约'号1942年参加了盟军登陆北非的'火炬行动',随后在1943年主要从事大西洋船队的护航任务。
图片
1942年'火炬行动'时的纽约号涂装
1944年加入太平洋舰队后,它参与了硫磺岛战役和冲绳战役,期间曾遭神风特攻队自杀飞机击中,但损伤轻微。
图片
正在炮击硫磺岛的纽约号
'德克萨斯'号的二战经历更为丰富多样。它先是在大西洋执行护航任务,随后在1944年6月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为奥马哈海滩的登陆部队提供炮火支援。此后,它又参加了法国南部的'龙骑兵'登陆行动。1944年底,'德克萨斯'号转战太平洋,参与了对硫磺岛、冲绳岛及日本本土的炮击行动。
图片
1945年4月15日,舰员正在德克萨斯号上拖运加油软管
二战结束后,两艘姊妹舰的命运截然不同。'纽约'号于1945年退役,1946年7月被编入'十字路口行动'核试验的靶舰。虽然在两次核试中损伤轻微,却遭到严重的辐射污染,最终于1948年7月被海军用作靶舰击沉。
图片
1946年7月在比基尼环礁进行核试验后的纽约号,被冲刷以减轻污染
'德克萨斯'号则幸运得多,它在1946年被除籍后,被德克萨斯州购买,1948年安放在圣哈辛托市,作为二战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成为现存唯一的纽约级战列舰,也是唯一保存至今的一战时期无畏舰。
图片
停泊在圣哈辛托州立公园的德克萨斯号,舰身是1945年深蓝灰色涂装
最后上两张舰船局为两舰准备的伪装设计图,日期为1944年10月:
图片
图片
拓展阅读,纽约号的菜谱:吃的是真好:来看看1933年美国海军“纽约”号战列舰的一周菜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垒富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